
發布日期:2020-12-8 9:39:49 訪問次數:683
羊快疫
是由腐敗梭菌引起的一種地方流行病,因病程急劇,所以叫快疫。特征是真胃和十二指腸的粘膜出血發炎,常發生在春季,一歲以內綿羊多發。此病傳染通過消化道或傷口。消化道傳染引起快疫。傷口傳染,可引起惡性水腫。很多減低綿羊抵抗力的因素都可促進病的出現。例如:受寒冷影響,采食冰凍飼料,受某些寄生蟲侵襲等。有時還會出現于低洼牧場和引用死水的情況下。預防與治療:必須注射羊三聯四防疫苗?;前奉愃幒颓嗝顾鼐携熜?,但發病之前不好發現,更顯防疫之重要。對于病羊除打針治療外,還要口服0.5%的高錳酸鉀250毫升或1%硫酸銅80-100毫升。同時用疫苗進行緊急接種。
羊腸毒血癥(軟腎?。?/strong>
是由D型魏氏梭菌(大腸桿菌)引起的非接觸性傳染病。主要危害羔羊,由細菌毒素引起機體中毒。本病菌常見于土壤中,由口腔進入胃腸道,在真胃和小腸內大量繁殖,產生毒素,引發羊體中毒。最急性:為常見到的病型,病羊死亡很快,個別的出現疝痛,步態不穩,呼吸困難,磨牙,流涎,痙攣而死。急性型:病羊食欲消失,下痢混有血液粘液,意識不清,?;杳誀顟B,1-3天死亡。成年羊病程較長,有時興奮,有時沉郁,粘膜有黃疸或貧血。死后可見小腸粘膜充血或出血。羔羊唯一有規律的變化是心包液增多與心內膜下部溢血,肺出血水腫,腎臟充血,變軟,肝顯著變性,回腸有急性出血性炎癥。預防:注射三聯苗(快疫,猝疽,腸毒血癥)接種兩次,間隔15-20天,皮下注射。注射后有各別跛行是正常反應,3-4天癥狀消失,對于慢性病例,可用抗菌素配合磺胺藥并結合強心鎮靜對癥治療。
綿羊傳染性壞死性肝炎(羊黑疫)
凡肝蛭病流行地區,常有此病發生,故知此病的發生與肝蛭有密切的關系,是肝蛭在肝內遷徙時破壞肝組織,使病菌在肝壞死區迅速繁殖,而造成致命的毒血癥。病羊多突發死亡,如發現病羊表現為精神不振,離群,喜臥,死前不掙扎,患羊一般營養較好,死后可見肝表面有壞死區,界限清楚,色黃白,周圍顯著充血,心包脹大。預防:免疫注射,用氫氧化鋁沉淀菌苗,驅除肝蛭,并同時用抗生素,不到低洼地放牧,不飲死水。
羊猝疽
本病與羊腸毒血癥相似,是由于病菌在腸道中產生毒素,使抗體發生中毒而引起的。常與快疫合并發生,多見于早春和秋季,成年羊發病較多。表現體溫升高,腹痛,昏迷和痙攣。主要病變是出血性腸炎,有大量腹水,心包液增多,腹腔常有積液。免疫母羊所產羔羊的被動免疫可保持到30日齡,所以對于此種羔羊30日齡內不用防疫,但非免疫母羊所產羔羊,可在15日齡后接種疫苗。
重點總結
羊快疫:以真胃出血性炎癥為特征,心包大量積液,是由腐敗梭菌引起的。
羊腸毒血癥:急性死亡,腎軟如泥,回腸有急性出血性炎癥,肺出血水腫。是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的。
羊猝疽:腹膜炎,潰瘍性腸炎,十二指腸,空腸粘膜嚴重充血。是由魏氏梭菌引起。
羊黑疫:肝實質發生壞死,或充血腫脹,皮下顯著淤血,胸部皮下水腫,多由肝片吸蟲繼發而得。
上一信息:羊主要傳染病常用免疫程序
下一信息:規模豬場預防用藥及保健措施